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代”。这场前苏联和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中,无论是在军事实力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是一场输不起的博弈。
苏联与美国在地面上也展开竞争,包括科拉超深钻孔的挖掘,该计划起源于美国的“莫霍计划”。美国地质学家莫霍韦茨基在20世纪初提出了地壳内含有许多未知的“资源宝藏”的观点,随后美国展开了名为“莫霍计划”的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试图通过钻探地壳,从而找到地壳下的各种宝藏。然而这一切都被苏联打了水漂。苏联通过自己的情报渠道得知美国这项计划后,迅速调动了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研究,很快也制定出了名为“SG-3”的钻探计划。
苏联很快就在科技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此后的工作却异常艰难。在物资采购和技术攻关上,苏联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直到1965年,“SG-3”项目才正式启动,这座钻探塔楼被建立在科拉半岛上,整个钻探过程长达24年之久。
展开剩余73%不得不说整个钻探过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收获似乎并不那么理想。科拉超深钻孔对地壳内部的各种宝藏只是看到一些雏形,并未完全发现。
从整体来看,这项钻探工作更像是一次地学课程大练习。苏联从中发现了地层里含有高含量黄金和钻石、地层温度超出预期、推翻了传统地质理论、发现了地下气体和水等。但这些收获离当初设立钻探计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深孔里发现了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这也是苏联官方停工整顿的原因之一。
1989年,苏联最终宣布“SG-3”项目停工。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经费不足,但有媒体称其原因是深孔内出现了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不管是哪个原因,整个钻探过程对苏联来说都是相当心力交瘁的,而美国则转移了注意力。尽管科拉超深钻孔停工,但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测计划并未停止,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加大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力度。苏联在技术条件上也面临瓶颈,虽然掌握领先技术但难以突破。于是苏联转而投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国际空间站——“礼炮1号”。
但由于种种原因,“SG-3”项目最终成为一项以失败画上句号的探险活动。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SG-3”项目的确给苏联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虽然前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钻探设备和技术方面也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但由于地壳本身环境恶劣,这里的硬度远远超出科学家们的想象。为了更好地穿透地壳进行内部勘探,“SG-3”项目共进行了好几次技术更新。前前后后试验了上百种材料之后才选定了合适的材料;整个钻探过程中还进行了十余次设备更换和改进。每一次更换设备都意味着巨大的物资浪费和经济支出,“SG-3”项目成本越来越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人员配备上来看,“SG-3”项目可以说是苏联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聚集人才最多的一项工程。这里汇聚了地质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各个领域最资深最顶尖的专家。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在“SG-3”项目中立足的话,在整个苏联科学界都足以名垂青史。这也是苏联为完成这项伟大工程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要做到位的地方。
从层面来看,“SG-3”项目最初确立时正值美苏两强交锋白热化时期,在这场硬仗中不管是赢在起跑线上还是赢得技术先发制人权宜之计都必须做到位。此外,在整个钻探过程中还进行了十余次设备更换和改进。每一次更换设备都意味着巨大的物资浪费和经济支出,“SG-3”项目成本越来越高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自然环境来看,“SG-3”项目选择的钻探地点是科拉半岛;该半岛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挪威以东、芬兰湾对岸。
这里是俄罗斯自然环境最恶劣、气候条件最险恶的地方之一。作为专业人员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这里风雪交加、温度骤降、寒冷刺骨。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在“SG-3”项目中立足的话,在整个苏联科学界都足以名垂青史。这也是苏联为完成这项伟大工程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要做到位的地方。从经济角度来看,“SG-3”项目最终成为一项以失败画上句号的探险活动。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无论从哪方面看,“SG-3”项目对苏联来说都是相当得不偿失。苏联为了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种探索精神却是无可替代的。科学探索本就是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就像这个项目一样,尽管失败,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发布于:北京市涌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